小时候出去吃饭,身边总会伴随着阿姨妈妈们的嘱咐:“这菜放味精或者鸡精了,少吃点,致癌!”
这么说来,反味精斗士们,岂不是每天都在变相地吃味精?
据国家标准GB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谷氨酸钠可在酿造酱油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除了酱油之外,生活中常用的调味料,如面酱、豆酱等大豆发酵制品,都会添加一定的谷氨酸钠;而且,海带、蘑菇、西红柿、豆类、肉类等食物天然也含有谷氨酸钠。
吃一顿饭,真的很难避免谷氨酸钠——味精。
味精致癌的说法已经流传太久了,辟谣好几次都还是有人坚信不疑。
可是,味精真的不致癌。
现在没有任何实验证据证明味精致癌,而且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把味精归入最安全的类别。
在正常范围内吃味精,不会对健康有任何损害;但是摄入大量味精,可能会出现头痛,面红,多汗,面部压迫或肿胀,口部或口周麻木、胃部烧灼感及胸痛等中毒症状。
“摄入大量味精”,具体多大的量呢?
举个例子:在做菜时需要按千克为单位往菜里撒,味精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我们平常一顿饭里吃进去的味精,对身体根本构不成什么威胁。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它们都含有“钠”。
人体对钠的安全摄入量为1000~2500毫克,盐的钠含量为40%,也就是每日只能摄入2.5~6克食盐,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盐的摄入量每人每天应在6克以下。
一道菜里面放入盐、酱油、蚝油、味精等含钠调料,吃了这么一道钠超标菜肴之后出现口唇麻木、心跳加快等钠代谢异常的症状也很正常。
平衡并控制食盐、酱油、味精等调味品的用量,比起“不吃味精”更重要。
凉拌菜不宜放味精
味精在低温时不易溶解,拌凉菜时,最好先用温水将味精化开。
出锅前放味精
谷氨酸钠加热到120摄氏度,会产生焦谷氨酸钠。焦谷氨酸钠没有毒性、致癌性,也没有鲜味,所以才会强调在出锅前再放味精。
放酱油少放味精
酱油、蚝油等调味料中已经含有谷氨酸钠,有一定的提鲜作用;为了减少钠的摄入量,这时可以少放味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