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经情报网
一、调味品行业概况
调味料是一种辅助食品,能增加菜肴的色泽、香气和味道,促进食欲,有益于人体健康。其主要功能是提高菜肴的质量,满足消费者的感官需求,从而刺激食欲,改善人体健康。一般来说,调味品包括盐味剂、酸味剂、甜味剂、鲜味剂和辛香剂,如盐、酱油、醋、味精、糖(另述)、八角、茴香、胡椒、芥末等。
中国的调味品渠道为餐饮(40%)/家庭(30%)/工业(30%)。家庭作为主要购买者,在零售终端可以细分为现代分销渠道(70%)和传统分销渠道(27%)。虽然商超/KA的零售总额增长迅速,但家庭零售渠道的比例已从2004年的39%上升到2018年的67%。
换言之,即使在过去15年的发展后,作为核心渠道的商超/KA仅占调味品零售总额的20%(30%*67%)。调味品商超/ka渠道的特点决定了新进入者即使向渠道投入高额费用,也很难进行大规模的工作。
中国调味品渠道结构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分析中国调味品行业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调味品行业尚未完全融入市场,市场潜力巨大,吸引了众多企业投资。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数十个品牌在中国调味品市场逐渐崛起,市场竞争环境日趋激烈。
近年来,我国调味品行业零售总额稳步增长。2017年,调味品行业零售总额1094.31亿元。到2018年,调味品行业零售总额达到110.67亿元,比上年增长8.8%。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消费方面,2018年中国调味品零售总消费量下降到5224.7万吨,同比下降12.4%。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我国城镇居民调味品支出超过1000亿元,达到1048.6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8%。农村人口调味品支出226.1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2年至2018年,我国人均调味品支出呈现平稳增长趋势。到2018年,中国人均调味品支出为85.65元/人,人均消费量为4.48千克/人。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到2018年,中国调味品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已降至1239家,比去年同期下降39家。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调味品行业的销售过程中,餐饮业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整个调味品行业70%的调味品销售来自餐饮业。到2018年,中国前100强调味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38.8亿元,同比增长14.4%。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中国调味品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海天就在区域市场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立了国外代理机构,为当地市场的经销商提供服务,招募了高素质的营销人员,承担销售执行独立地工作。独21世纪,海天借鉴李锦记的经验,与厨师学校合作,培养厨师使用海天酱油的习惯,配合地面渠道的推广,实现餐饮渠道的突破。同时,深度分销,一个城市培育了大批商家,经销商相互制约,形成赛马效应,有助于公司在厂商关系中的强势地位,提高渠道控制。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据统计,2018年海天食品行业市场占有率为16%,新河为第二,占比5%,中火高新、李金吉、佳佳食品分别占比4%、4%和2%。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海天味业实现收入177.34亿元,同比增长16.8%。中炬高新营收入41.66亿元,同比增长15.43%;千禾味业收入10.65亿元,同比增长12.37%。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海天味业净利润为43.65亿元,同比增长23.6%。中炬高新净利润为6.07亿元,同比增长34.01%,千禾味业净利润为2.4亿元,同比增长66.61%。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分析了中国调味品行业的发展趋势,
1、品项创新细分、多元化
各大企业充分了解了消费者的地位,并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因此,在做大做强的基础上,必须重视市场细分,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
2、高端产业技术研发
虽然调味品很重视味道,但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健康和营养的重视也越来越多。传统调味品和功能性调味品逐渐向专业化方向发展。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和人们需求的不断提高,功能性调味品种类越来越多,这些原料经萃取、深加工制成的调味品大量进入市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生物和化学技术被应用于调味品的生产和加工。从基因工程菌的应用到风味物质的分离提取,产品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这些生物技术和化学技术不仅提高了调味品的质量,而且使调味品的理化、微生物等技术指标更符合国际标准。
3、渠道经营多元化
我国目前调味品生产企业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虽然调味品属于“小产品”范畴,但作为中国传统食品,营销模式相对固定。出售的传统调味品大多用于家庭或餐饮消费。主要销售渠道有连锁超市、零售店、调味品店、便利店等。这些渠道在经营方式上有很大的差异,不同的品牌渠道和分销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异。
4、绿色产品以及这些排放的废水和废渣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因此,现阶段调味品企业必须更加重视节能减排和综合利用。近年来,我国调味品企业积极引进新技术,部分大型企业实现了零污染排放,取得了显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