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点是闻之芳香,尝之微甜。其性味辛、温,有温中开胃,祛寒疗疝的作用。适合火锅、红烧、卤水,建议用量5—10克。
2、三奈

特点是其味芳香。药性温、味辛,能温中化湿、行气止痛,主治急性肠胃炎,消化不良,腹痛泄泻,胃寒疼痛,牙痛。适合火锅、红烧、卤水,建议用量也是5—10克。

特点是香味浓烈,尝之味辛辣、回味略甜,性味辛甘、热,有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的功效。主治肾阳虚衰、心腹冷痛、久泻等。适合火锅、卤水,建议用量是5—10克。
4、陈皮

特点是有橘子的清香,陈皮味甘苦,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化痰。 主治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消化不良。湿浊阻中之胸闷腹胀、纳呆便溏。痰湿壅肺之咳嗽气喘。适合火锅、卤水,建议用量是3—9克。
5、香果

特点是其味醇香特重,沁人心脾,草果味辛性温、有比较强烈的芳香性,还有消食健胃、顺气、祛寒之功效。适合火锅、卤水,建议用量是1—3克。
6、香叶

特点:味芬芳、味辛、性温、略有苦味,具有温中行气、止痛散寒、除冷健胃的作用。适合火锅、卤水、烧肉。建议用量是1—3克。
7、草果

特点是味辛,性温,无毒,具有燥湿除寒,祛痰截疟,消食化食的功效。适合火锅、卤水、烧肉建议用量2—5克。
8、茴香

特点是有特异芳香气,能除肉中臭气,使之重新添香,还能刺激胃肠神经血管,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肠蠕动,排除积存的气体,所以有健胃、行气的功效。适合火锅、卤水、烧肉,建议用量10—20克。
9、丁香

特点是香味浓,尝之有刺舌、麻舌感,其性味辛温,有暖胃、止嗝逆、驱风、镇痛的作用。适合火锅、卤水,建议用量1—2克。
10、砂仁

特点是尝之涩口,闻之有香味,药性温,味辛。有行气宽中,健胃消食之功,药用于胃腹胀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肠炎、痢疾、胎动不安等症。适合火锅、卤水,建议用量1—3克。
11、排草

特点是其性味甘平。具有治感冒、咳嗽、风湿病、月经不调等作用。适合火锅、卤水,建议用量3—4克。
12、灵草

特点是有浓烈香气,性味甘平,其性味辛温,有治风寒、感冒头痛等作用。适合火锅,建议用量1—2克。
13、白豆蔻

特点是口尝之有涩味,因其药性味辛温,故有行气理气,暖胃消食,化湿止吐,解酒毒的作用。适合火锅,建议用量3—4克。
14、肉豆蔻

特点:尝之味不好受,其药性味辛温,具有暖脾胃、涩肠、下气的作用。适合火锅,建议用量1—2克。
15、孜然

特点是气味芳香浓烈,具有醒脑通脉、降火平肝等功效。能祛寒除湿,理气开胃,祛风止痛。对消化不良、胃寒疼痛、肾虚便频、月经不调均有疗效。用孜然调味菜肴还能防腐杀菌。适合烧烤,建议用量8—15克。
16、栀子

特点是味苦、寒,具有治疗;热病心烦、肝火目赤、头痛、湿热黄疳、淋证、血痢尿血、口舌生疮、疮疡肿毒、扭伤肿痛。适合火锅,建议用量1—2克。
17、荜拨

特点是味辛,性温和,无毒,为镇痛健胃药。味辛大温,无毒。用于胃寒引起的腹痛、呕吐酸水、腹泻、冠心病心绞痛、神经性头痛及牙痛等。适合火锅、卤水,建议用量1—3克。
18、草寇

特点是具有燥温祛寒,除痰截疟,健脾暖胃,用于心腹冷痛、胸腹胀满、痰间断积滞、消化不良、呕吐腹泻。做调料用,有开胃作用。适合火锅,建议用量2—5克。
19、甘草片

特点是性平、味甜、补气益脾,具有清热解毒、通淋利尿的功能。适合火锅、卤水,建议用量2—5克。
20、白芷片

特点是气香浓,味辛,微苦,具有祛风解表,散寒止痛,除湿通窍,消肿排脓的功效。适合卤水,建议用量3—5克。
21、良姜

特点是具有治胃寒肝郁,脘腹胀痛,能温散寒邪,和胃止呕的疗效。适合火锅,建议用量2—4克。
22、千里香

特点是味辛,性温,具有治脘腹气痛,胃痛,风湿痹痛,肿毒,疥疮,皮肤瘙痒,跌打肿痛,牙痛,虫蛇咬伤的疗效。适合川菜、火锅、卤水,建议用量3—5克。
23、辛夷花

特点是性温味辛,归肺、胃径。因它辛散温通,芳香走窜,上行头面,善通鼻窍,因治鼻渊头痛要药。适合火锅、卤水,建议用量2—5克。
24、胡椒

特点是其香味味能增进食欲,性温热,对胃寒所致的胃腹冷痛、肠鸣腹泻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并治疗风寒感冒的作用。适合川菜、卤水,建议用量2—6克。
25、甘菘

特点是气味辛香,强烈的松节油气味,具有理气止痛、开郁醒脾的作用。是被用作治疗胸腹胀痛、胃痛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一味中药。适合卤水、火锅,建议用量2—4克。
本文由调味之家_中国调味品行业网站收集、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twzj.cn/news/show.php?itemid=833
本文由调味之家_中国调味品行业网站收集、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twzj.cn/news/show.php?itemid=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