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 东
近日,一列满载着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郫县豆瓣的载重货车缓缓驶出四川省丹丹调味品有限公司(下称丹丹调味品)的现代化厂区,踏上了前往美国、日本、英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出口之旅。从一个年产值仅有几千万元的家族式企业,一跃成为年产值近3亿元的集团化公司,丹丹调味品的跨越式发展之路,正是郫县豆瓣产业依托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不断做大做强的缩影。
已有300多年历史的郫县豆瓣是享誉中外的地方特色产品,被誉为“川菜之魂”。然而,长期以来,郫县豆瓣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效益低,不具备市场竞争优势。2005年底,为了进一步弘扬郫县豆瓣的传统文化,提升郫县豆瓣的优良品质,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对郫县豆瓣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有了这道“护身符”,郫县豆瓣产业从此焕发新生。
2006年初,郫县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了郫县豆瓣地理标志保护办公室,制定并出台了《地理标志产品郫县豆瓣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对郫县豆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用标志的申请、使用、监督、管理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为企业积极加入到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阵营”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障,有力地促进了郫县豆瓣产业的稳步发展。
传统产业的振兴和腾飞,离不开先进的标准体系和强大的技术力量。为此,郫县质监局牵头制定了《地理标志产品·郫县豆瓣》国家标准,并于2006年12月经国家标准委正式发布实施。据了解,新标准涵盖了郫县豆瓣从原料、环境、工艺到检验、出厂、售后的每一个关键质量控制点,为郫县豆瓣搭建了一条“全程可追溯、质量有保障”的安全产业链。
与此同时,郫县质监局还帮助企业积极建立并完善质量检测体系。目前,该县获准使用地理标志的104家豆瓣企业100%配备了质量检验室,并有两名以上专职检验人员,保证产品批批检验合格,方可出厂;他们还推动郫县豆瓣企业与重点科研院所广泛联姻、强强联合,培育了丹丹调味品、四川省郫县豆瓣股份有限公司、成都鑫鸿望食品有限公司3家企业为郫县豆瓣工程技术研发基地;成立了郫县豆瓣工程技术中心,先后在生物技术改造传统工艺、提高发酵技术、应用健康因子、改良生产设备、开发外包装及系列产品等方面实施了5项重点科技项目;成立了成都市产品质量检测院安德川菜调味品检测站……一系列大刀阔斧的质量建设和技术创新,推动郫县豆瓣走上了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的“快车道”。
去年以来,随着郫县争创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的步伐加快,郫县县委、县政府开始在更大的舞台上描绘郫县豆瓣产业的发展蓝图。他们提出了“围绕中国川菜产业化基地,打造百亿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大手笔推进川菜产业化园区规划建设,集中发展川菜调味品、川菜原辅料和特色食品三大产业,目前已基本形成两平方公里项目承载能力,吸纳了鹃城、丹丹、高福记等30余家郫县豆瓣优势企业在此聚集发展。目前,郫县豆瓣年总产量已超过60万吨,销售收入总额达30亿元,出口创汇达500万美元,产品不仅遍布全国各地,还远销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打响了四川特色农产品在世界餐桌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真正实现了“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川菜;有川菜的地方,就有郫县豆瓣。”
“按照《郫县豆瓣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我们将充分挖掘地标文化,积极抢占产业高端,用3~5年的努力,实现产业销售收入100亿元,形成3~5个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解决劳动就业2.5万人,出口创汇达到1500万美元,使郫县豆瓣产业真正做大做强。”郫县质监局局长吴运鑫坚定地说。《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