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不可少的调味品步入升级快车道
来源: 中国食品报网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的日常饮食除了提供人体所必需的能量外,更重要的是调节情绪、释放压力、营造美好生活的氛围。而广袤的神州大地,菜式花样繁多,口味各地不一,拥有3000亿元大市场的调味品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
调味品龙头企业去年年报日前陆续出炉,过去十年间,调味品行业都保持了较高的行业增速,在“量”与“价”的双重影响下,行业仍将维持高景气度。而疫情期间,受餐饮业影响,调味品企业业绩将很大程度受到影响,但消费者的宅经济,也为家庭消费拓宽了新的空间。
调味品市场保持较高增速
在我国,酱油、醋渗透率已接近100%,缓慢但稳步增长。味精、盐、鸡精、鸡粉等受健康概念影响连年下降。耗油、料酒、复合调味是新的增长市场,尚处于品类渗透期和消费者教育的早期,未来会经历品牌意识觉醒的过程,是初创公司的机会所在。川菜调料、火锅底料市场更小但增长更快。
众多调味品企业年报日前出炉,其中海天味业去年实现营业收入197.97亿元,同比增长16.22%;归母净利润为53.53亿元,同比增长22.64%,主营业务的毛利率为47.2%。颐海国际去年实现营业收入42.83亿元,同比增长59.7%;归母净利润为7.19亿元,同比增长38.8%,主营业务的毛利率为38.3%。安琪酵母公司去年实现营业收入76.53亿元,同比增长14.47%;净利润9.02亿元,同比增长5.23%;每股收益1.09元。天味食品去年实现营业收入17.27亿元,同比增长22.26%;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7亿元,同比增长11.39%。湖南盐业去年实现营业收入22.72亿元,同比下降1.34%;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7亿元,同比增长3.25%。阜丰集团去年营业收入161.71亿元,同比增长17.5%,其中海外收入44.71亿元,国内收入117亿元(72.35%)。
国内由于供应链和渠道的原因,加上各地口味的天然划分,调味品品牌历来区域性明显。在部分企业不断发展占据更多市场份额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跨区域并购和发展的趋势,各地方的区域小品牌依然很多,但几家龙头企业加速布局外地市场,全国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去年上半年中炬高新重点提升中北部和东北市场,加速开拓西南区域,逐步推进西北市场,新增经销商111个,全国337个地市级开发率超过80%。加加食品以二、三线城市和县、乡(镇)市场为重点目标市场,形成以长沙、郑州、阆中三大生产基地为中心并辐射全国的销售网络。千禾味业1.5亿收购镇江恒康酱醋,意在借势恒康酱醋在华东地区的优势渠道,脱离偏安西南一隅的现状,加速实现全国化布局。
在市场竞争格局上,更有虎视眈眈的新来者。去年底,食用油品牌多力宣布将在2020年上半年上市调味品系列产品。位于食用油第一梯队的益海嘉里、中粮、山东鲁花等均已入局调味品市场,且均推出同品牌酱油;与多力同在第二梯队的长寿花也在2017年推出了酱油产品。虽然油企的调味品产品单一,竞争力尚无法撼动已多产品线、多渠道发展的调味品巨头,但已有越来越多食用油企业利用品牌和渠道的积累试图侵蚀“大厨房”赛道。
后疫情时代将会进入发展新格局
在禁止外出就餐和外卖送餐不便的当下,“全民厨艺大比拼”成为流行趋势,调味品作为刚需产品,在家庭渠道中自然销量攀升。
在调味品市场,产品销售渠道主要有三种:餐饮渠道、家庭渠道、工业渠道,占比分别为40%、30%、30%,但随着近几年餐饮业的快速发展和新型餐饮业态的诞生,调味品在餐饮业中销售的比例越来越高,达到了整个调味品产业的50%,而在疫情防控期间,餐饮业受损严重,直接影响调味品市场,这一缺口显然无法仅靠家庭销量的增加来弥补。
数据显示,部分调味品企业普遍认为2月业绩会同比下降20%左右,一季度则会同比下降10%左右。
调味品作为一个大行业,不同品类正走上不同的发展路径。传统品类如酱油、醋等,多以B2B的餐饮渠道为主,新的增长点复合调味品,目前市场虽小但主要以外卖与居家佐餐为主,使用场景不一样。而在疫情的冲击下,不同场景的差异正好被放大。
疫情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餐饮业的急剧下滑和在家做饭、消费方便速食以及外卖的增加。以B2B餐饮渠道为主的企业短期会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但长期来看,餐饮业将在疫情后进入报复性消费,并且较快速的恢复。而在家做饭、消费方便速食以及外卖的场景需求上升,对于调味品中增长较快的品类则恰好是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家烹饪由于技术不比专业大厨,主要的口味来自于调味品,这一需求会在短期上升。而方便速食和外卖的增长则会进一步推动佐餐酱菜类调味品的消费及习惯养成。
因此调味品行业本来就已经出现的传统品类放缓、新兴品类快速增长的两极分化趋势,恰好会被疫情的冲击在两端都放大效应,这或将推动调味品行业更快的进入消费升级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