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你用的调料可能都是假的,
而你,
可能已经吃了十年……
近日,有媒体报道,天津市静海区独流镇存在一个“北方调料造假基地”,记者发现此地聚集的造假窝点多达四五十家,每年产值以亿元计,造假历史更是长达十多年。王守义、太太乐、海天、李锦记、老干妈等市场知名品牌几乎无一幸免。
为了调查假冒劣质材料,记者和静海区刑警大队的民警来到独流镇九十堡村的一处普通民宅。
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院子里简单却齐全的造假工具:
1米多高的深蓝色塑料桶、几根变色的橡皮管、堆放在地上的各种原料、大量空玻璃瓶和印着各种品牌字样的瓶盖……
记者:看现场的话,现在都发现了什么情况?
民警:发现了制假的成品、原材料,还有玻璃罐、商标之类的。
记者:看这个数量得有多少?
民警:要是按箱算的话,估计也得几十箱的东西。
记者:这是它的一个加工点吗?
民警:看样子是个加工点,因为这里边都有灌装的东西……
记者:他们是用原料兑在一起,是吗?
民警:对。
记者:现在我们查到的勾兑原料都有什么?
民警:食品添加剂硝酸钾,还有精制盐,在这种地方,买这些东西都是混合在一起,直接灌装。
而据当地造假者介绍称,工业用盐就是造假调料的原料之一。造假的方法非常简单,以假酱油为例,只要将工业用盐、自来水、色素和食品添加剂按一定比例勾兑一下,一瓶假冒伪劣的“酱油”就做完成了。
专家表示,工业用盐并不能用于食品生产,因为工业用盐含有大量杂质和很多有害成分,如亚硝酸盐是致癌物,还有一些重金属,会伤害肝脏、肾脏。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在制作假调料的同时,一定是超范围、超剂量地使用,这就可能造成慢性毒性、致突变、致癌性等健康风险。这次造假,它使用了非食用物质,这样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
除了假酱油
瓜子厂废料还可制成假“十三香”
记者在暗访中发现,除了上述假调料外,独流镇的造假窝点内,有小作坊还将用过的八角花椒回收炮制“十三香”。
一台灌装机,若干个十三香包装盒,只需要将原料粉末灌装到包装盒里,便大功告成。
知情人士爆料称,这些原料来自瓜子加工厂。瓜子加工厂将废弃的八角、花椒等调料给专人回收,专人回收后,再将其晾干粉碎成粉末,以每斤两元的价格卖给这些调料造假者。
知情人士:每次送来1吨原料,大概可以供它用几天。
真假难辨!
假产品条形码和二维码扫出真内容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假货的外包装箱,品牌标签,与真品看不出来丝毫差别,更可怕的是,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后,还能显示出相关内容……
知情人士向媒体透露,全国所有的知名调料独流镇都可以做出来,之后再把这些货卖到全国各地。被殃及的企业,包括雀巢、太太乐、王守义、海天等广为消费者熟悉的大众品牌。
回收、造假……
当地已形成一条龙服务
参与这次打假行动的相关企业负责人透露,从2002年开始,他们就在独流镇打假,至今已经15年的时间,但造假产业在这个地方始终难以根除。
负责人:在当地,造假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包括各地的销假的都要跟他们联系,造假产品出来之后有专人销售。
为什么我们打假,十几年都不行?因为,每次等我们到窝点了,那个地方就一件东西都没有了,有的地方人都跑光了。
造假者警惕性极高
打假难度大
记者调查发现,当地的造假人员的警惕性极高,无论和经销商联系,还是物流发货,都不会留下真实姓名,甚至造假作坊外都安有摄像头。
记者曾以买假调料为名联系到独流镇多名造假人员,对方均表示,有货(假调料)可以出,包装和质量放心,可以先发样品给记者看看再做决定。
造假人员:被逮到了就塞点钱,一千、五百的,给他塞点钱他不就走了嘛!
假货冲击真货,
“正牌”表示很心塞
王守义十三香是位于河南驻马店的一家全国知名调料品牌,在独流镇,生产这个品牌的造假窝点不在少数。参与这次打假行动的该企业相关负责人说,这给他们企业带来了较大影响。
负责人:很多消费者买到假货后,都不知道这是假货,只会认为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不好。这样就会产生一种误导,对我们销量产生很大的影响。
每年我们的销量至少有0.5%的销量要被假货给冲掉。我们一年的增长率才达到5%。
该负责人称,初步估计,一个独流镇,所有的调味品假货,每天大概有50万的假货产值。仅王守义十三香这个品牌,每年大约有10万箱假货从这里流向市场。
负责人:大概有10万箱左右假货到市场。这只是我们一家的,还有其他企业的,光那个镇上生产的假货至少50万。
查获造假窝点后怎么办?
数量不够将无法采取强制措施
现场参与查处的刑警说,对现场的处理,还有待上级领导的进一步指示。
记者:发现这个情况,下一步怎么办?
民警:得看它的数量,如果不够刑事,只够行政,得移交质量监管部门进行行政处罚,如果达到刑事处罚的标准,肯定得采取强制措施。
今天下午,静海区委宣传部发出消息称,当地紧急抽调80余人组成联合执法队伍,由区领导带队,赴独流镇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截至发稿,已依法查获调料加工窝点3处。目前,此项执法检查还在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