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来看,当前调味品行业整体也呈现出了全国化、全渠道化、年轻化等发展趋势,同时行业的迅速发展,得益于以下四方面。
餐饮消费增长拉动增长
首先是渠道的带动,调味品的消费主要包括了餐饮消费、家庭消费和食品加工,以原材料供应为主的消费。根据资源数据中心统计,三类消费的占比大约是餐饮占到45%,家庭占到30%,食品加工占到25%。
由于调味品具备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属性,家庭消费受经济周期的波动较小,餐饮行业的波动对调味品消费具有一定的影响。近年来我国餐饮行业取得了高增长的战绩,2017年我国餐饮收入3.9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0.7%。2018年餐饮的数据是4.27万亿元。
据相关统计,接下来的十年,我国餐饮行业能够保持以10%以上的年复合增长率,因此,调味品尽享餐饮产业发展的红利,在餐饮渠道中的销售比例将进一步加大。另外,随着互联网和新零售的融合发展,餐饮企业呈现出新零售属性,即“堂食+外卖+外送+流通食品”模式,尤其是餐饮外卖的增长,对餐饮半成品制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直接促进了复合调味料调理包产品的成长。
同时,新型调味料如蚝油、复合调味料(川味调味料、火锅底料)等在全国市场的普及也带动整体销量的增长。价端—消费升级下的产品结构升级以及行业内2-3年的提价周期共同推动吨价每年保持2-3个百分点的提升。行业表现出量价齐升的良好增长态势,2018年国内调味品市场规模约3488亿,预计未来五年内行业仍将保持接近10%的复合增速。
功能化、健康化双擎加速行业升级
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将更看重调味品的口味、质量而不是价格,同时在烹饪方式上使用不同调味品的细分意识也在增强。因此市面上调味品的细分程度不断增加,单酱油来讲就有生抽、老抽、鲜味酱油、蒸鱼豉油等,它们有着各自擅长用途,如鲜味酱油用于点蘸、凉拌;老抽用于红烧;蒸鱼豉油用于蒸鱼。近几年各家庭有2瓶以上酱油的比例在不断提高,这类酱油增长速度最快,而风味较差价格低廉的普通酱油的消费群体在逐渐萎缩。
同时,消费者对有益健康、安全、营养的调味品的关注度也在日益提高,食品成分对健康影响的研究不断深入,比如食醋除了调味功能以外,它还有促进消化、软化血管、杀菌等保健功能,符合人们对健康消费的趋势。同时消费者对于产品中的一些关于天然、健康的概念的宣称更为关注,偏向于购买无防腐剂、无色素或无转基因成分等的产品。健康调味品价格普遍显著高于普通调味品,以酱油为例,国内普通特级及一级酱油价格在6-8元,零添加酱油在10-25元,有机酱油在30-50元,调味品向着健康化、功能化方向迈进,这也将推动行业价格逐渐上移。
另外,“复合化”是行业的发展的风口。我国调味品消费渠道中餐饮采购、家庭消费、食品加工分别占比约为60%、30%、10%;餐饮业对调味品的消耗量最大、消费频率快,因此餐饮是调味品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餐饮业菜系日渐丰富,厨师们不再满足万金油式的调味品,对使用更便捷的专用型、复合型的调味品青睐有加,促使了复合酱油调味料的产生,如蒸鱼、凉拌、红烧、拌面等功能产品,这些复合型酱油相比普通酱油溢价能力强,毛利率较高,这也是未来调味品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产品升级阻力小、良好的竞争格局共同推动行业均价提升。从终端消费看,调味品行业约60%是在餐饮渠道,餐饮渠道是品类升级的主战场,而家庭消费由于消费周期相对较长,作为单价不高且消费频次远高于购买频次的必需品,家庭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较低,品质升级和概念升级更容易实现。无论从终端消费的价格敏感度还是行业本身的竞争格局看,调味品行业具有较强的均价提升的潜力。
新品类放量增长
由于传统的酱油、醋、味精等单一调味品已经被巨头把持,渗透率已经到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行业想要有爆发性的增长或者企业想要实现弯道超车比较难,但仍有细分的新品类开始爆发增长,如复合调味料。
复合调味料在低成本的基础上实现烹饪的高效率,极大迎合了现代饮食和烹饪习惯,与传统调味品相比,具备多种优势,属于调味品行业中的优质赛道。但由于发展起步较晚,行业份额较为分散,大小规模公司兼有,以火锅调料行业为例,相比较其他品类,火锅底料行业规模尚小,仍处于发展前期,未来具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复合调味品中,鸡精占据着最大的市场份额,天味涉及的火锅底料以及中式复合调味料分别位于第二、第四。火锅底料的高速增长表明了中国火锅文化的持续盛行,占据市场份额第四的中式复合调味品因其使用的便捷性,解决了消费者追求美味但是不会烹饪的难题。2015-2020年,中式复合调味料增速最快,将实现16.9%的复合年增长率,其次是火锅调味料,复合增长率将达15%。
行业集中度提升明显
调味品具有快速消费品的属性,属于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灵活、激励到位,对本土市场理解更为深入的民营企业在调味品行业里表现出色。地方国企在行业内多扮演细分行业龙头的角色,业务也具有比较强的地域性,营销和渠道方面的能力较民营企业有一定的差距。
我国调味品行业集中度很低,海天味业、李锦记、老干妈、太太乐和美味鲜等前五企业市场份额只有20%左右,未来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随着消费者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调味品表现出向高档化发展的趋势,中高档调味品市场容量在进一步扩大,品牌产品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高。同时,国家规范调味品行业,使得门槛逐步提高,国内大厂借机整合市场,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多采用资本整合方式,一批小企业将被淘汰出局,调味品行业将由分散逐渐走向集中。
调味品行业接下来的发展,必然会提高市场集中度,重组并购趋势仍将持续。同时,调味品企业装备技术提升,注重产品创新、工艺改进,形成规模化壁垒,避免同质化竞争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