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食品报网
(本报记者 周 岩)
中国是生猪的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国,生猪产量约占世界的一半。猪肉占居民肉类消费结构的62.7%。稳定生猪生产发展,对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稳定物价、保持经济稳定运行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但受非洲猪瘟等因素影响,国内生猪产量下降影响了整个养猪业,而全国以猪肉为主的消费习惯并未改变,供需失衡引发了生猪价格的强劲反弹。今年3月以来,中国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创历史新高。
为稳定猪肉价格,确保重大节日肉类供应,华商储备商品管理中心于9月19日、9月26日、9月29日先后开展了三次行动。通过竞争交易,3万吨冻猪肉投放市场。
但也有消费者对3万吨冷冻猪肉的产地、新鲜度和安全性提出质疑,一些“储备肉不新鲜”、“冷冻时间太长”等毫无根据的假设一直在肆虐。政府储备肉怎么了?肉放哪儿去了?吃起来安全吗?
|
储备肉经过严格管控
据记者了解,2007年发布的《中央储备肉管理办法》明确指出,储备肉是国家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动物疫病等引发市场异常波动和市场调节的突发事件储备的肉制品。储备肉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储备活动物(包括活猪、活牛、活羊),另一部分是储备冻肉(包括冻猪肉、冻牛肉、冻羊肉)。
中央储备肉通过完善肉质管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集约化生产进程,畜牧业规模化取得长足进步,促进肉类产销一体化。
中国建设投资期货种业研究员魏鑫表示,生猪和冻肉并非一直保存或冷冻,而是不断更换,以确保鲜肉质量。居民食用的肉类最长只能冷冻4个月左右。活体动物原则上每年存放三轮,每次4个月左右,并根据育肥条件及时轮换。使用储备生猪的市场结算价格,原则上按照基地所在地当地平均饲养成本确定。原则上,冷冻猪肉一年存放三轮,每四个月轮换一次。冷冻牛羊肉原则上不轮换,每次保存8个月左右。
此外,国家还对仓储企业实行资质审查认定和动态管理制度,建立生猪储备监测制度,对仓储企业基本情况和生猪储备动态管理信息进行管理和监测。仓储企业的储备结构应为生猪30公斤以上、生猪60公斤以上的40%和生猪85公斤以上的10%。
储备肉收储量已成规模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彭绍宗负责人介绍,经国务院同意,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大力推进中央冷冻猪肉储存工作。同时,下发通知,指导地方冻猪肉储备工作,督促地方政府落实储备任务。目前,中央和地方各级冻猪肉储备已达到一定规模。
青岛万福集团肉类食品公司是青岛市政府储备肉定点企业之一。公司刘行冰经理说:“目前,使用青岛储备肉的主要是凉肉和冻猪肉作为补充。像肘子肉一样,是冷肉。从屠宰生猪肉到进入市场,都和我们卖场平时卖的猪肉一模一样。这个农场是供公众选择的。只有12个小时。我们每天都吃新鲜猪肉。
事实上,当地储备的猪肉已经开始投入使用。比如,中秋节期间,广东省粮食物资储备局、广东省财政部门组织发放省级冻猪肉1260吨,增加节日市场猪肉供应;从海南省年9月14日起,第二批省级冷冻猪肉投放到海口、三亚、儋州、文昌、保亭等5个市县,保证了市场猪肉供应,稳定了价格;同一天,浙江省批8份配制好的平价猪肉开始投放到杭州多家超市,价格比原来便宜30%市场上的猪肉;从9月27日起,惠民直营店40家,4个区(甘肃省2兰州市2城关区、七里河区)超市门店12家,开始销售政府投放的冻猪肉储备。
大可放心食用储备肉
科信食品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业务总监阮光锋介绍说,从营养价值上讲,储备肉的营养与鲜肉的营养差别不大,可以放心食用。”毕竟,它是用于国家战略储备。如果有问题,就不需要保留。”
“虽然这个名称是储备肉,但并不意味着它已经储存了很长时间。”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动物营养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宏福说,储备肉和人们在超市购买的冷肉没有区别。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们吃的肉大多是先宰杀、冷链后上桌的。虽然在口味上有一定的差异,但冷冻肉不会因为储存条件差而变质,危害消费者的健康。因此,储备肉的安全性更高。根据张宏福,这种肉是安全可靠的,人们可以放心食用。
实际上,肉类和粮食储备都是轮流进行的。也就是说,每隔几个月,将储备的农产品投放市场销售,同时购买新产品进行储备,以保证储备的新鲜度。
链接
中央储备肉制度的建立
1979年,鉴于国土辽阔,自然灾害频发,我国开始建立肉类储备体系。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央开始改革和完善肉类储备制度,逐渐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1979年,鉴于国土辽阔,自然灾害频发,我国开始建立肉类储备体系。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央开始改革和完善肉类储备制度,并逐渐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