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食品报网
70年
(本报记者 赵洋艺)一小盒罐头不仅满足了人们的胃口,也见证了中国食品工业70年的快速发展。
打开一罐午餐肉溶解食欲,吃一个新鲜的糖浆黄桃,蘸上辣酱,吃一个炸猪排……它是许多人记忆中不可缺少的温馨画面。从奢侈品到餐桌上的美味佳肴,罐装食品不仅储存起来挡住空气的味道,更是一种对过去的回忆。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变革,我国罐头行业的技术和市场规模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罐头已成为我国食品工业体系健全、质量安全稳定的产业之一,我国也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罐头生产国和出口国。从食品进口国到出口国,罐头工业是中国食品工业崛起的缩影。
历经70年的风风雨雨,70年的辉煌成就。展望未来,罐头传统产业如何才能突出重围,实现持久的新发展?
1957年,捷克专家(中)到梅林指导生产午餐肉罐头
飞速发展
从“奢侈品”到餐桌上的“常客”
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几千年来,人们想出了很多方法,如吸烟、晒太阳、腌制等。罐藏技术可以说是最年轻的。1893年,罐装技术被引入南粤,世界上第一个罐装豆豉鲮鱼诞生于广州罐头厂。到目前为止,有一个关于“百年鹰金钱,始创豆豉鲮鱼”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铁皮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上世纪50年代的出口、军事用“奢侈品”到“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当今普通百姓餐桌上美味的“常客”。
罐头食品是中国第一个进入国际市场的食品,起步较早,基础良好,发展迅速。在出口创汇方面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逐步丰富了老百姓稍显单调的餐桌。“梅林”品牌诞生于1930年,是从石库门的一个小作坊起步的。1957年,捷克专家来到梅林指导生产第一锅午餐肉。从那时起,午餐肉,一种源自欧洲的罐头食品,在全国闻名,并出口到世界许多国家。资料显示,1959年我国罐头产量16万吨,其中出口8.2万吨,占总产量的5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罐头企业生产技术和设备的极大提高,罐头食品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1-7月,中国规模以上企业罐头产量518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9%;规模以上罐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731.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8%。其中利润总额40.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7.3%。
根据华经工业研究所公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底,中国已取得罐头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有2170家,在山东、浙江、福建、河北、江苏、辽宁、广东等省份已取得罐头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超过100家,其中415家企业占最大比例。
此外,受区域资源和加工优势的影响,不同原料罐头的区域分布特征明显。罐头行业布局趋于清晰,以原料供应为主。我国鱼罐头的主要产地是沿海地区,如广东、福建、浙江、辽宁;柑橘罐头主要产地是浙江、湖南;肉类罐头主要产地是上海、福建、四川;桃罐头主要产地是河北;蘑菇罐头、芦笋罐头主要产地是福建、山东、云南;番茄酱罐头主要生产于新疆;竹笋主要生产于浙江、福建、江西。凭借原材料优势,一些产区的罐头行业建立了跨品类食品生产线。云南德和已开发出午餐肉、云腿、牛肉、云南烧菜、野生蘑菇、腌腊、滇式糕点、休闲小吃、鲜食(猪肉、水果)等10大系列100余种产品。
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罐头生产国,也是最大的罐头出口国。根据华经工业研究所公布的数据,全球罐头食品总产量每年近5000万吨,超过2500个品种。我国芦笋、桔子罐头出口量分别占世界罐头出口量的70%和80%。海关统计显示,2019年1-7月,中国蘑菇罐头出口146.2万吨,同比增长2.8%;出口4.75亿美元,同比增长45.5%。
虽然根据罐头食品的种类,相应的出口市场有很大的不同,但从大多数罐头产品的出口情况来看,日本、美国和欧洲仍然是我国罐头食品的主要出口市场。前五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 日本,俄罗斯,德国和西班牙,占中国罐头食品出口的一半。
经过70年的变迁,罐头已成为我国食品工业体系健全、质量安全稳定的产业之一,中国也已成为真正的“罐头大国”。
现状分析
国内外市场的双重需求
“200多年前发明的罐头技术,在各种新老食品保鲜技术的不断变化中,始终发展着强大的生命力。”中国罐头工业协会会长查长全说,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罐头食品安全的特点,营养和便利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国内需求逐年上升,罐头出口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国内外市场双重需求的推动下,我国罐头食品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国内市场上,虽然我国罐头产品居世界第一,但国内消费市场仍然不大。在国外,由于消费者对罐装食品有着成熟的认识,他们消费了大量的罐装食品。例如,欧洲人人均消费罐头食品54公斤,美国人人均年消费罐头食品90公斤。但按中国计算,人均年罐头消费量仅为8公斤。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科中国主任丁钢强说:“我国成年居民的果蔬摄入量远未达到营养学会推荐的标准。根据中国名居民营养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城乡居民新鲜蔬菜日摄入量269克,仅为推荐摄入量的一半左右,水果日摄入量仅为40.7g,远远低于推荐的200克。特别是在冬季,西部地区的居民不能吃太多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这时罐头食品可以发挥它的作用。随着国内消费者对方便、美味、营养、安全、保健食品需求的不断增加,罐头食品能够很好地满足这一消费需求,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国际市场上,我国罐头行业是典型的外向型产业,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是中国多个食品首次进入国际市场,产品质量早就达到国际标准的一种商品。近年来,我国罐头行业发展迅速,得益于罐头行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和下游需求市场的不断扩大,罐头行业在国际市场上有着良好的发展态势。有专家预测,到2023年,中国罐头行业的销售规模有望超过3200亿元。
我国罐头企业如今已实现自动化生产
应对挑战
罐头行业亟待产业升级
专家认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食品市场正处于充满活力和不确定性的时期,既有挑战,也有机遇。罐头食品行业也进入了观念创新、产品结构调整、企业营销模式转变和人才培养的多频“共振”调整期。
从供给来看,我国罐头工业总生产规模较大,优势产业带初步形成,区域化格局日益明显。但生产企业数量多,生产规模相对较小,同质化竞争严重,行业骨干企业规模与世界名牌企业仍有一定差距。同时,我国罐头出口大多以加工为主,罐头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非常高。国内市场上的产品大多没有得到很好的宣传。消费者只选择少数几个品牌。
从需求的角度看,包括食品行业在内的制造业、流通业新概念、新业态、新模式的出现,可能会带来消费者需求和消费模式的意外变化,为罐头行业的更新换代提供了契机。此外,由于年轻一代生活方式的变化,在厨房、时尚、户外运动、休闲旅游等简单化的背景下,罐头行业在“厨房市场”、“背包市场”、“后备厢市场”等不同消费情景下,正面临着历史性的机遇。
查长全认为,从全球罐头食品行业发展趋势来看,综合组团化正在成为趋势,资源逐渐集中和接近,产业链不断优化,市场垄断加剧,国际同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新材料、新包装、新技术的应用,大大加快了创新步伐,为罐头食品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查长全表示,罐头行业必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集聚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紧紧依靠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罐头行业迈上新台阶。要高度关注世界科技发展趋势,从全球视角把握脉搏时代,努力增强自主创新在消费升级面前对产业发展的保障和支撑作用。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罐头食品的销售渠道、物流配送等也应加快变革和调整。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主编郑宣东表示,随着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罐头行业将逐步升级,促进产品开发、工艺改进、新包装应用、食品安全和品牌培育,增加产品附加值,增加产品技术含量,适应市场多元化需求,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罐头行业将逐步摆脱以往低端同质价格竞争的局面,转向以创新和质量取胜的良性竞争。
展望未来
创新思维是变革之道
工业和信息化部食品司、消费品工业司司长李强指出,我国罐头总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今后,我国应从罐头大国向罐头强国迈进,积极向生产智能化制造迈进。对于行业发展,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产品要多元化发展,努力开发新品种,满足消费者需求。二是企业要加强原材料质量安全管理,联合地方政府引导农民,提高原材料质量,实现农民与企业双赢。第三,企业不能忘记公益,做好扶贫工作。
提高罐头食品的质量,应从源头入手。果蔬罐头产品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原料的质量。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农产品改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需要很长的时间。品种改良是困难的,但是好的品种可以帮助产业向上发展。例如,中国芦笋研究中心开发的芦笋新产品,极大地提高了中国芦笋罐头的加工质量和中国芦笋罐头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加强创新和品牌培训已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该行业的创新能力正在逐步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广州鹰金钱不断优化和提高原材料质量,创新制造工艺。如今,许多产品已经开发出来,目标消费者也从中年扩展到90后和00后,以丰富的新产品满足年轻一代的消费需求。
此外,有关部门应加大对罐头行业的支持力度。为此,专家建议:一是在保证优质原材料供应方面,可以采取农民合作议价合同制和农场合资经营制,与农民合作生产,统一企业品种和收购,便于企业控制食品安全和配合国家深化农业体制改革。二是加强相关行业标准的起草和修订工作,完善标准体系建设。加快相关产品和包装材料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完善,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保持罐头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支持产品出口并及时预警。企业在出口中遇到技术性贸易壁垒、反倾销等问题时,有关部门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及时发布出口预警报告,维护行业稳定,保护企业不受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