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做菜味道好,在调味时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因时调味的原则:为了增强食欲,要随着季节的变化,妥当调味,如冬季宜味厚,夏季宜清淡爽口。热性调味料如八角(大茴香)、小茴香、桂皮、花椒、白胡椒等,会引起便秘、痔疮、肠胀气、尿少、尿痛、肾痛、口角炎、唇燥裂、咽炎、结膜炎、头晕、心悸、痱子、中暑等。因此,夏季不宜用热性调味料。必要时可微量使用或用葱、蒜、姜等温性调味料代替。
因菜调味的原则:中国菜有粤菜、豫菜、鲁菜、川菜、湘菜、浙菜等,各具特色,靠的就是调味。调味应根据地域、特产、民俗、特色来确定。
因味调味的原则:菜肴的口味有主次之分,投料不准,时机不当都会影响菜肴的质量。口味准,是指事先必须清楚要突出什么味,切忌偏重偏轻。投料准,就是说准确计量调味料,但临灶操作不可能将调味料分别过秤,全凭烹调人员眼手并用,确定分量,这就要求平时练出一手过硬本领,做到调味时准确无误。投料准还要求投料应标准化,做到同一肴菜,无论重复制作多少次,调味都一样;其次是恰当适时,如煮肉不宜过早放盐,烧鱼一般要先放些醋,易出水的馅料要先拌点油,菜肴出锅时放味精等。
如何看料调味?
本身味好的原料:很多原料具有较好的气味和滋味,如新鲜的蔬菜、水果、畜肉、水产品等,对这些原料调味的原则是突出原料的本味,以清淡的咸味使本味突出出来,调味时不宜太咸、太甜、太酸、太辣。新鲜的螃蟹以盐水煮或蒸味道最好就是这个道理。如果调味料的味道太重,会将原料的气味和滋味掩盖住,从而破坏原料的自然味道。
本身味次的原料:对于那些本身气味和滋味不佳的原料,如某些蔬菜的苦涩味、不新鲜水产品的腥臭味、牛羊肉的膻味、畜禽脏腑的脏气味等,调味的原则是掩盖或转化原料的本味,调味时味要重一些,多用葱、姜、蒜、食醋、料酒、花椒、桂皮等含易挥发性物质多的原料。
本身无味的原料:如干货原料中的海参、鱼翅、蹄筋、鱼肚、菌类和菱白、白菜、鲜笋等蔬菜,本身无太大味道,可塑性又很强,调味的原则是为原料补充味道。
如何因人调味?
根据年龄而定:人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所需的主要营养成分也不同,老人、儿童不可同时进补。中老年人需要增补一些壮阳滋肾、减轻疲劳、充沛精力的食物。5~6岁的孩子宜吃蛋白质、钙、磷、钾、维生素含量高的食品,任何激素或带刺激性的食品都会给儿童身体健康带来副作用。调味就要因人而异。
根据性别而定:男为阳性,女为阴性。妇女还有许多生理特点,因此妇女的食物应以养阴滋补为主,宜吃糖类、高蛋白质类、水果、蔬菜等,特别是菠菜和水果对增铁补血有着很好的作用;妇女孕期、哺育期更需要在饮食上注重调味。
根据职业而定:人的职业不同,所消耗的体能就不同,调味配餐时应因人的职业不同进行调整。体力劳动者口味重些,宜肥腻,如红烧肉、猪肉炖粉条、香酥鸡、干烧鱼等;轻体力劳动者口味宜清淡的。总之要"看客调味"。
如何根据味觉调味?
心理味觉调味:即对食物的外观形态、色泽进行调制。实验证明,心理味觉良好,可刺激消化神经,诱人食欲,提高消化率。所以,在菜肴制作中应注重色泽、形状的和谐搭配。
物理味觉调味:菜肴的软、嫩、爽、滑、松、脆等,对口腔触觉器官的刺激,通常称为口感。口感好,意味着调味到位。
化学味觉调味:指借助调味料刺激味觉器官,达到五味协调的目的。适当添加咸、甜、苦、酸、辣、鲜等调味料,有助于改善菜肴的化学味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