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体曝光在天津市静海区独流镇聚集了很多调味品造假窝点,生产的假冒劣质调味品流向全国多地。事发地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已会同公安机关对违法犯罪线索立案调查,同时,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与公安部亦派工作人员赴事发地进行督查。
一提起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大家立刻会想到“三聚氰胺”、“瘦肉精”、福喜等事件,而小小的调味品则容易被人们所忽视。一是被普通消费者忽视,调味品毕竟是价值低、使用量不大的商品,在消费者心目中不被重视并不奇怪;二是被监管部门忽视,因为调味品不属于高风险食品类别,较之于“假酒能够致人伤亡”,而假调料一般而言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的伤害后果,但这无论如何不能成为食品监管者掉以轻心的理由。我们知道,食品安全监管的核心宗旨是坚持预防为主、风险管理两大原则,系统地运用风险监测、风险排查、风险交流等科学手段,在风险防控过程中牢牢抓住“高、重、多”不放松,即:高风险食品、重点区域、多发性问题。调味品看似微不足道,但它作为食品工业的一个类别,其安全性理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据媒体报道,静海区独流镇所聚集的造假窝点多达四五十家,每年产值以亿元计,造假历史已长达十多年,造假产品涉及雀巢、太太乐、王守义、海天、李锦记等若干知名品牌。这些假冒调味品在“黑窝点”被生产出来之后,通过现代化的物流配送等方式,流向北京、上海、安徽、江西、福建、山东、四川多地。英国工会活动家、政论家托马斯·约瑟夫·登宁曾说:“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会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能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绞首的危险。”静海区独流镇制假售假的规模与获利数额都非常惊人,甚至号称“北方调料造假中心”:无证非法生产调味品,用其他食品加工企业用过的原料再进行投料,侵犯知名食品品牌的知识产权,其社会影响极其恶劣。笔者认为,针对这次曝光的调味品造假,要在源头上予以严厉打击,依法查处的同时,也要督促下游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执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与索证索票制度。事关食品安全,从来就没有小事。